“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支撑下的教育组织结构的变化,互联网支撑的在线教学与传统面授教学有着本质区别,二者遵循不同的规律(引自:郭玉娟、陈丽、郑勤华. 推动“互联网 + 教育”发展的制度创新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2022 (5 ):11-16.)。课程立足“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新格局,引入如MOOC(慕课)、“雨课堂”及校内”思源学习空间”等互联网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提供技术支撑。
通论部分虽然是大班授课,但采用了新型信息化教学平台“雨课堂”,实现扫码考勤、问卷调查、师生互动、课堂答题与投票等功能,将学生手机变为学习工具,双向互动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利用“雨课堂”平台、微信平台与“思源学习空间”课程组还经常发布学习信息,共享教学资源与各类思政资源、分享课件与课堂教学视频等,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此外,新型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使用,能随时获知学习者的反馈信息,量化各种统计数据,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不断改进课程教学。
研讨式教学在西安交通大学新建的创新港智慧课堂完成。“智慧教室是一个借助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等构建起来的,获取、辨析、存储和共享信息资源,人性化、智能化呈现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具有实时交互探索、情境感知、环境管理和评估功能的智慧学习环境”(引自:宋玲,智慧教室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研究[J],教育与信息化,2021(10上):135-137.)
利用智慧教室的软件平台,授课教师可以扫码考勤、随机分组、挑人提问、个人及小组加分等。智慧教室采用围桌形式,6-8人为一组,教室设有6个讨论小组用多功能屏幕,小组讨论结果可以在屏幕上用白板功能书写或者学生编辑PPT文件投屏展示。教室正面有1-2块多功能主屏,教师可以自由调取任意一组的屏幕内容显示在主屏及分屏,便于点评与对比不同小组的讨论结果。智慧教室的软硬件结合,有助于研讨式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