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语言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专业选修课
课程类型:研究生校企协同课程
先修课程:浮雕创作、雕塑基础、雕塑创作
总学时:64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
一、教学基本目的
本课程是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绘画和雕塑基础与写实能力的前提下,基本了解人体解剖,掌握浮雕塑造方法与浮雕表现语言,开设的专业协同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空间与平面在雕塑造型艺术表现中的运用关系,加强学生在雕塑空间处理上的手段的丰富性,全面把握浮雕表现语言的艺术性效果。
依托学科规律发挥专业特色。课程学习中让学生了解浮雕表现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鉴赏、调研、讨论等方式,学习浮雕表现的流程和创作规律,熟悉浮雕艺术的审美方式,提高和发展学习者的空间思维能力、造型能力及制作与表现能力,最终完成一件完整的浮雕作品,实践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的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及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观,践行“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基本要求
该课程为研究生选修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美育实践探索课程。需根据美术类课程的专业要求,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特定的创作形象,并通过浮雕创作来了解艺术的基本规律与审美方法,实践三维空间压缩的塑造技法,感受材料语言的独特魅力,表现浮雕艺术的特色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在课前、课堂和课后理论、实践各环节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丰富美育的内涵和深度,通过对各种隐形思政元素的融入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明确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是相辅相成而非独立体系。
三、教学内容
按照新时期美育的要求构建“赛教结合、工学结合、中外结合”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将创作理论深入到艺术实践之中,同时注重趣味性、交叉性、应用性和思政性的自然融合,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创作题材选择、资料搜集、设计构思、形式确定及艺术实践过程中,运用TBL和PBL等教学方法,将课堂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领会所选题材的正能量与核心价值,在日常教学中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格局。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创产品设计及国内外相关展览竞赛活动,通过项目带动学生创作实践,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再通过实践成果展览等方式进行传播,让艺术作品感染受众,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及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观。
本课程重视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理解,在理解中表现。着重考查学习者理解与掌握浮雕语言的艺术性和表现技巧、整体观察与表现能力、艺术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期末评分以提交作品为打分依据,同时应参学生学习态度及日常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四、学时分配建议
周次 |
授课教师 |
授课 形式 |
内 容 |
课内学时 |
备 注 |
2 |
苗祥瑞 |
理论课 |
第一章 绪论 §1-1 讲授浮雕语言研究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使用方法及相关规范等。 §1-2 通过经典作品分析,讲授浮雕语言的表现方法、创作方法及相关流程。 §1-3讲授浮雕创作的构图原则及具体要求。 §1-4观摩世界著名浮雕作品。 |
8 |
|
3 |
苗祥瑞 |
理论课、实践课 |
第二章 浮雕构图练习。 §2-1 根据表现题材、内容及表现手法画出不少于三件浮雕构图。 §2-2 反复推敲并确定其中一幅进行浮雕创作 |
8 |
|
4 |
苗祥瑞 |
理论课、实践课 |
§3-1 讨论并优化浮雕构图, §3-2 根据构图进行浮雕泥板制作 |
8 |
|
5 |
苗祥瑞 |
理论课、实践课 |
第三章 浮雕表现语言研究 §4-1运用九宫格放大法进行浮雕创作。 §4-2确定浮雕起位、层次关系 |
8 |
|
6\ |
马强 |
理论课、实践课 |
§5-1体会浮雕表现语言 §5-2快速把握浮雕中的人物动态、比例和基本形态 §5-3同时体会对象性格、心理的外在表现 |
8 |
|
7 |
马强 |
理论课、实践课 |
§6-1浮雕表现 §6-2按照浮雕表现语言的基本规律进行表现研究 |
8 |
|
8 |
苗祥瑞 |
理论课、实践课 |
§7-1浮雕表现 §7-2按照浮雕表现语言的基本规律进行表现研究 |
8 |
|
9 |
苗祥瑞 |
理论课、实践课 |
§8-1浮雕表现 §8-2强化表现语言的个性化处理,完成课程作业。 §8-3体会浮雕表现的语言特征及材料转换 |
8 |
|
10 |
|
|
|
|
|
11 |
|
|
|
|
|
五、考察要求
总评成绩由作品成绩、过程作业提交情况和考勤情况等部分构成,采用百分制,考勤及纪律10分,构思立意、调研报告、手绘草图、主题讨论、发言次数等考察点最高35分,创作实践阶段的泥塑小稿、泥塑完成稿、完成过程、材料转换等考察点最高45分,实践成果提交阶段的艺术效果、完整度、创作心得等考察最高10分,展览阶段的人气好评、转发点赞、观众互动等综合考察点为加分项,相应加1-2分。
六、参考教材
1、《艺用人体解剖》萨拉-西蒙伯尔特、约翰-戴维斯著,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2、《双重基础——具象写实基础》霍波洋 ,吉林美术出版社
3、《浮雕艺术》苗祥瑞、潘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大纲制定者:苗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