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绝缘的基本概念和电介质在电力设备中的作用;
2、学习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
3、掌握电阻/绝缘电阻的测量方法和电介质的极化、电导等性质;
4、了解气体、液体电介质的放电/击穿现象和局部放电的特点;
5、学习电介质损耗的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
1、绪论(10分钟)
a) 什么是绝缘:介绍绝缘的基本概念,如阻止电流流动、电气隔离等;
b) 电力设备中绝缘或电介质的作用:阐述绝缘在电气设备中的重要性,如隔离不同电位的导体、保护电气设备等。
图1 绝缘与电介质概念介绍
2、电介质的基本性质与现象(30分钟)
a) 电介质的极化:详细介绍电介质极化现象的原理、类型(电子极化、离子极化、空间电荷极化等)以及应用;
b) 电介质的电导:讲解电导现象的基本概念,如欧姆定律、电导率等;
c) 电阻/绝缘电阻的测量:介绍电阻测量方法,如电桥法、伏安法等,以及绝缘电阻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d) 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中的现象:包括极化、电导、损耗、老化、放电、击穿等。
图2 电介质基本性质与材料导电性质理论模型介绍
3、实验观摩与演示(20分钟)
a) 电阻/绝缘电阻的测量实验:展示电阻测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b) 电介质的极化实验: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类型的极化现象。
图3 实验部分课件展示与演示实验现场情况
4、气体与液体电介质的放电/击穿现象(20分钟)
a) 气体中的放电/击穿:介绍气体放电和击穿的原理、类型(如电晕放电、闪络放电等)和影响因素;
b) 液体电介质的放电/击穿:讲解液体电介质中放电和击穿现象的特点、原因以及影响因素。
图4 电介质放电与击穿现象介绍
5、局部放电现象(10分钟)
a) 局部放电的概念:介绍局部放电现象及其在高压绝缘系统中的重要性;
b) 局部放电的类型:阐述不同类型的局部放电,如表面放电、内部放电、沿面放电等;
c) 局部放电的检测方法:简要介绍局部放电的检测方法,如超声波检测、电磁波检测等。
图5 局部放电概念与理论模型介绍
6、电介质的损耗(10分钟)
a) 电介质损耗的概念:解释电介质损耗的基本原理和定义;
b) 电介质损耗的原因:讨论导致电介质损耗的各种因素,如温度、湿度、电场强度等;
c) 电介质损耗的影响:阐述电介质损耗对电气设备性能和寿命的影响。
图6 电介质损耗概念与示意图介绍
7、总结与答疑(10分钟)
a)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高电压绝缘专题的重要性;
b) 学生提问环节,解答学生关于高电压绝缘专题的疑问。
图7 总结与提问环节课堂现场情况展示
三、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系统阐述高电压绝缘专题的理论知识;
2、实验观摩与演示:通过实验展示电阻/绝缘电阻的测量方法和电介质的极化现象,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相关原理;
3、校外专家授课:邀请行业专家讲解气体与液体电介质的放电/击穿现象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变电站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变电站,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观察和了解高电压绝缘设备的运行情况。
四、教学评价
1、过程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结果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发言,评估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电力工作者开拓奉献精神的认识;
3、反馈评价: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五、教学资源
1、教材:《高电压绝缘技术》,主要参考教材,提供全面的理论知识;
2、实验器材:绝缘电阻测量仪、电介质极化实验装置,用于实验观摩与演示环节;
3、网络资源:如IEEE Xplore、国家电网公司技术资源网等,提供专业论文、技术报告等资料,供学生查询学习;
4、行业标准:高电压绝缘设备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技术要求;
5、多媒体课件:包含高电压绝缘专题的概念、原理、实例等内容的课件,辅助教学;
6、变电站合作:与当地电力企业合作,提供变电站现场教学机会。
六、教学反思
1、课堂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详细解答,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在实验观摩与演示环节,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帮助他们直观理解高电压绝缘专题的相关原理。针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案制定,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外部资源利用:充分利用校外专家授课和变电站现场教学的机会,让学生了解高电压绝缘专题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拓宽知识视野;
4、教学方法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5、自我提升: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同时,积极向同行学习,争取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