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电量电测技术》课程集中体现出知识的密集性、内容的离散性、功能的复杂性、系统的智能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在1983年开课初期,就秉承着“学理论、会实践、重应用”教学思路,通过学校研究生院调拨设备与经费投入建设实验室。从最初的60m2实验室(兴庆校区)6个实验,发展到现今240m2实验室(创新港校区)33个实验的规模,不同类型设备400余台套。

图1 创新港实验场所与设备规模
根据工科研究生的特点和专业需求,特别是非电类工科学生的特点,从发展的眼光出发,打通跨学科门类的认知、技能与创新点,解决实践教学中验证、设计与拓展互联和切换的痛点和难点,通过顶层设计综合实验系统,大幅度增加设计性、创新性、作品性实验,无论从硬件调理电路还是软件编程,留足让学生自主交叉融合和自主设计创新的空间,在实践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调,以研究生创新能
力培养为主线,研究、设计和完成实验教学。
通过在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基于虚拟仪器的传感器实践》教材,在重塑原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将虚拟仪器技术与实验教学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传感器测试技术、LabVIEW编程设计、基于Multisim的电路设计与仿真、测试系统集成和拓展等实验项目有机融合,通过创建“基础实践”、“设计应用”和“综合拓展”的模块式、阶段式、渐进式、互动式、开放式、项目式的实践过程设计,强力支撑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和培养。同时,以基本实验能力的养成为基础,将多种方法和手段融入实验教学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设计和自主拓展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测试系统的构建和研发能力。通过这几年在我校与其他高校的应用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成熟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了高质量的实验教学培养目标。

图2 实践模块与项目内容

图3 部分实验装置与实验平台展示
实践环节利用“实验网站”(fdldc.xjtu.edu.cn)和微信公众号(研究生非电量电测技术实验xjtu)等平台进行信息化建设,秉承“全过程、多层次、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实验教学。全方位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便捷地操作性强的实验教学资源,可实现如通知通告、实验和时间选择(实验预约)、实验签到、各周实验安排查询、实验资料下载、实验过程成绩录入等功能,以及实验操作方法等介绍。


图4 实验选择和时间选择、资料下载、学生信息列表、各周实验安排、过程超级录入等界面

图5 微信公众号中的实验操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