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表征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表征科学> |
<Characterization Science > |
课程编号 |
CHEM810428 |
课程学分 |
2 |
总学时 |
32(理论学时:32) |
学时分配 |
理论:32实验:0上机:0课外:0 (课外学时不计入总学时) |
课程类型 |
o公共课程o通识课程 o学科门类基础课 o专业大类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o专业选修课o集中实践 |
开课学期 |
o1-1o1-2o2-1o2-2o3-1■3-2 o4-1o4-2o5-1o5-2 |
先修课程 |
|
教材、参考书及其他资料 |
[1] 陈小明,蔡继文.单晶结构分析原理与实践(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ISBN 70301922165 [2] 周玉,武高辉编著.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第二版).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 ISBN 9787560313382 [3] R. M. Silverstein, F. X. Webster等编著.有机化合物的波谱解析(原著第八版译本).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ISBN 9787562852315 [4] 使用授课老师提供的ppt。 |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1.掌握自然科学研究中表征物质及生命功能的各种常用手段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物质性质的多数表征手段,为未来的交叉科研及人才培养打下必备的知识体系。
2.熟悉相关表征设备的样品制备流程及使用方法。
3.了解不同表征手段的优势和不足。
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联关系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
思想道德 |
医学人文 |
知识目标 |
科学素质 |
实践技能 |
临床能力 |
职业素养 |
掌握表征设备的基本原理 |
√ |
√ |
√ |
√ |
√ |
√ |
√ |
熟悉表征设备的使用方法 |
√ |
√ |
√ |
√ |
√ |
√ |
√ |
了解不同表征手段的优势 |
√ |
√ |
√ |
√ |
√ |
√ |
√ |
了解不同表征手段的不足 |
√ |
√ |
√ |
√ |
√ |
√ |
√ |
三、教学内容简介
章节顺序 |
章节名称 |
知识点 |
参考学时 |
1 |
X-射线及相关技术原理 |
晶体对称性与空间群等基本概念、晶体的培养方法、单晶衍射仪的基本原理。 |
2 |
2 |
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 |
单晶测试基本操作及相关指标具体含义、单晶数据解析、结构精修。 |
8 |
3 |
X-射线粉末、光电能谱及小角散射解析 |
X-射线粉末、光电能谱及小角散射的基本原理、X-射线粉末等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数据处理流程。 |
2 |
4 |
电子衍射技术及扫描透射电镜 |
电子衍射技术及扫描透射电镜的基本原理、熟悉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数据处理流程。 |
4 |
5 |
核磁共振 |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核磁共振的样品制备、使用方法及数据处理流程; |
2 |
6 |
质谱分析 |
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质谱测试的样品制备、质谱使用方法及数据处理流程; |
2 |
7 |
尺寸排阻色谱、紫外、红外光谱 |
尺寸排阻色谱、紫外、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紫外、红外光谱等设备的样品制备、使用方法及数据处理流程; |
2 |
8 |
材料的力学及热学性质 |
材料的力学及热学性质的基础理论、力学及热学性能的表征方法。 |
2 |
9 |
材料的光、电性质 |
材料光、电性质的基础理论、力学及热学性能的表征方法。 |
2 |
10 |
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发展现状 |
细胞生理活动表征(细胞凋亡、增殖、周期、迁移等)以及蛋白质结构表征等基础理论。 |
2 |
11 |
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现状 |
生命医学研究中的常用表征手段,包括:基因测序、蛋白测序、基因表达检测等。 |
2 |
12 |
磁学性质表征 |
材料的磁学性质的基础理论、磁学性质的表征方法及常用设备、磁学测量系统的使用流程。 |
2 |
四、教学安排详表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分配 |
教学方式 (授课、实验、上机、讨论) |
教学要求 (知识要求及能力要求) |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
1 |
表征基本原理及X-射线及相关技术的基石 |
2 |
授课 |
掌握理解晶体对称性与空间群等基本概念;熟悉晶体的培养方法;了解单晶衍射仪的基本原理。 |
课程目标2、3 |
2 |
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 |
8 |
授课 |
熟悉单晶测试基本操作及相关指标具体含义;掌握单晶数据解析及结构精修基本流程; |
课程目标1、2、3 |
3 |
X-射线粉末、光电能谱及小角散射解析 |
2 |
授课 |
掌握X-射线粉末、光电能谱及小角散射的基本原理;熟悉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数据处理流程; |
课程目标1、2、3 |
4 |
电子衍射技术及扫描透射电镜 |
4 |
授课 |
掌握电子衍射技术及扫描透射电镜的基本原理;熟悉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数据处理流程; |
课程目标1、2、3 |
5 |
核磁共振 |
2 |
授课 |
掌握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设备的差异;熟悉核磁共振的样品制备、使用方法及数据处理流程; |
课程目标1、2、3 |
6 |
质谱分析 |
2 |
授课 |
掌握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熟悉相关设备的样品制备、使用方法及数据处理流程; |
课程目标1、2、3 |
7 |
尺寸排阻色谱、紫外、红外光谱 |
2 |
授课 |
掌握尺寸排阻色谱、紫外、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熟悉相关设备的样品制备、使用方法及数据处理流程; |
课程目标1、2、3 |
8 |
材料的力学及热学性质 |
2 |
授课 |
掌握材料的力学及热学性质的基础理论;熟悉相关性能的表征方法; |
课程目标1、2、3 |
9 |
材料的光、电性质 |
2 |
授课 |
掌握材料的光、电性质的基础理论;熟悉相关性能的表征方法; |
课程目标1、2、3 |
10 |
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发展现状 |
2 |
授课 |
熟悉细胞生理活动表征(细胞凋亡、增殖、周期、迁移等)以及蛋白质结构表征等。 |
课程目标1、2、3 |
11 |
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现状 |
2 |
授课 |
掌握生命医学研究中的常用表征手段,包括:基因测序、蛋白测序、基因表达检测等。 |
课程目标1、2、3 |
12 |
磁学性质表征 |
2 |
授课 |
掌握材料磁学性质的基础理论;熟悉磁学性质的表征方法及常用设备;了解相关设备的使用流程; |
课程目标1、2、3 |
注: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可填写大纲中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相应序号。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平时: 40 % (包含平时表现10%及平时作业30%),
期末: 60 %(卷面成绩)
大纲制定者:郑彦臻、金明尚、郭武生、纪元超、邵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