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
试讲教师: 何晓晨 职称: 助理教授 学院: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 |
社会网络研究导论 |
课程总学时 |
32 |
教材 |
社会网络分析法 |
授课章节 |
第五章 |
上课时间及时长 |
2021年11月2日3-4节 |
学生信息 |
研究生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掌握社群结构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基本应用。 |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应用社群结构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科融合交叉的思维。 |
价值(情感)目标 |
以上是知名科学家们在科研细节中发现的。在科研工作中深入细节有可能获得新的科学发现。 |
学情分析 |
有利学情 |
学生在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社会网络的基本指标,如度值、网络密度、聚类系数、平均路径长度,了解网络邻接矩阵的构造形式,同时也掌握了凝聚子群的应用方法。 |
不利学情 |
有接近一半的学生本科为文科出身,数学功底不强,较难掌握数学公式,特别是难以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因此要给学生讲清公式本身的物理意义与社会意义,同时上课带同学动笔计算。 |
内容分析 |
教学内容 |
社群结构的概念及其计算 |
教学重点 |
帮助学生掌握社群结构的概念、测度方式与探测社群结构的方法。主要学习的指标为:模块性。 |
教学难点 |
指标计算的讲解及其物理意义阐释。 |
课程思政切入点 |
社群结构是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社会网络中的群体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科学家们都经历了很多的失败,通过学习凝聚子群的分析方法,不仅可以了解知识本身,更可以体会科学家们科研时的精心与坎坷。 |
教学思路 |
1、多举现实例子,轻松教学;2、注意用词,吸引学生注意力;3、在数学公式讲解中降速,让学生充分消化;4、最后整理归纳,用最普通的口诀,帮助学生学习记忆。 |
教学过程 |
导入 |
教师活动 |
教学内容 |
学生活动 |
带领同学们计算凝聚子群分析的指标,给出其方法的缺陷,进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凝聚子群。 |
1、回顾凝聚子群分析内容 2、导入本教节 |
1、带着同学们计算凝聚子群分析中的基本指标:派系、n-派系、n-宗派、k-核、k-丛、lambda集等 |
展开 |
教师活动 |
教学内容 |
学生活动 |
展示本班学生的社会网络,分析其结构,并通过空间分布的变换指出本班学生的网络存在社群结构特征。 阐释社群结构的主要内容。 对比具有社群结构特征的网络与随机网络的区别 为学生讲述社群结构测度指标模块性的构造方式 带学生计算模块性指标,充分理解模块性的物理意义 带学生探讨如何找出一个网络中的社群结构 以实例的方式对社群结构的应用进行讲述 以特殊网络结构的例子阐述社群结构的缺点:存在尺度效应 |
一、社群结构的概念 异构网络中,由不同性质、类型的节点组成的关系丰富的结构称为“社群(Community)”(子网络,小团体)。 社群结构:社群内节点关系稠密,而不同社群节点之间的关系稀疏的结构。 如何测度:模块性。 如何探测:探测算法 二、模块性指标的阐释 1、对比社群结构网络与随机网络,给出对比公式 2、给出Pij的计算方法 3、公式变形,形成 4、带领学生计算该公式 三、探测算法的讲述 1、阐释分裂与合并方法的基本思路 2、提出自底向上、自顶向下、混合算法 3、给出UCINET的操作步骤 四、社群结构分析应用 以农民工社会网络为例进行讲述 五、社群结构的进一步讨论 社群结构存在尺度效应 |
学生跟着老师动笔推导模块性的计算过程 学生跟着老师动笔计算模块性 |
归纳总结 |
教师活动 |
教学内容 |
学生活动 |
1、总结本节课堂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
1、总结社群结构的概念 2、布置计算社群结构的作业 |
记录课后作业 |
教学效果了解与分析(可选择填写) |
|
板书设计(可选择填写) |
针对公式 计算出该公式的简便运算 给定网络矩阵
计算每个社群模块性的矩阵epp
进而计算Q值 |
拓展资源(可选择填写) |
线上讨论: 提醒学生进入“2021社会网络研究导论”微信群,每次课后会有线上讨论。 同时本人已将社会网络分析的基础操作软件UCINET的基本操作方法以视频的形式分享至群内。 |
主讲教师意见: 签字: 时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