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1岩土工程与环境的发展
1.2岩土工程与环境的基本概念
1.3岩土工程与环境研究的内容和分类
1.4岩土工程与环境的研究现状
(二)基本要求
掌握:环境岩土工程的形成、发展历史、现状、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理解:环境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了解:环境岩土工程与人类的关系。
第2章 岩土工程场地调查与环境评价(4学时)
(一)教学内容
2.1概述
2.2环境岩土工程相关的场地调查
2.3环境岩土工程相关的检测与监测
2.4岩土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评价
(二)基本要求
掌握:城市固废的物理、渗透、变形、强度问题;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系统及设计原理。
理解:城市固废废弃物的降解及带来的环境灾害问题;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衬垫系统、封顶系统、渗滤液收集系统、填埋气收集系统的设计方法。
了解: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原理及工艺。
第3章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修复工程(4学时)
(一)教学内容
3.1概述
3.2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
3.3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3.4地下水的污染及联合修复
(二)基本要求
掌握:污染场地的概念;修复技术分类;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不同的修复技术;污染场地环境修复技术筛选及应用。
理解:污染场地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污染场地修复流程及其评价;污染场地修复过程次生污染的预防。
了解:城市工业污染土地环境修复与再开发的过程。
第4章 固废资源化利用工程(4学时)
(一)教学内容
4.1概述
4.2粉煤灰的利用
4.3煤矸石的利用
4.4炉渣的利用
4.5固废资源化利用案例
(二)基本要求
掌握: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原则。
理解: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了解: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现状。
第5章 内外营力作用下环境岩土灾害(4学时)
(一)教学内容
5.1概述
5.2自然营力作用下的环境岩土灾害
5.3人类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4资源开采过程中的地面变形与塌陷
(二)基本要求
掌握:自然营力作用引起环境岩土灾害的主要类型与特征,人类工程建设引起环境岩土灾害的主要类型与特征,资源开采带来的环境岩土灾害的主要类型与特征。
理解:内外营力作用引起各类环境岩土灾害的地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学机理,各类环境岩土灾害带来的危害。
了解:预防环境岩土灾害的的措施,环境岩土灾害发生后的治理措施。
第6章 生态边坡防护工程(4学时)
(一)教学内容
6.1概述
6.2边坡治理主要技术及环境问题
6.3生态护坡设计方法
6.4生态护坡案例
(二)基本要求
了解:传统护坡工程的主要技术及其对环境问题的影响。
掌握:生态护坡工程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和应用。
掌握:传统护坡工程及生态护坡工程的适用范围及优缺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7章 绿色基坑开挖支护工程(4学时)
(一)教学内容
7.1 概述
7.2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7.3绿色基坑开挖支护主要技术
7.4绿色基坑开挖支护案例
(二)基本要求
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的不良环境问题及次生灾害。
掌握:国内外绿色基坑开挖支护主要方法及最新技术。
掌握:国内外绿色基坑开挖支护案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8章 人工智能在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应用(4学时)
(一)教学内容
8.1概述
8.2人工智能与环境岩土工程的关系
8.3基于人工智能的环境岩土工程防灾减灾
8.4人工智能在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二)基本要求
了解:人工智能技术与环境岩土工程的关系。
掌握:常见的人工智能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了解:国内外人工智能在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案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教材
《环境岩土工程学概论》,缪林昌、刘松玉,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ISBN:978-7-80159-500-3,2015年8月出版。
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学生主题汇报等方式,并结合实验室试验、知名专家学术讲座等多维度、全方面的灵活方式进行。
七、考核方式与考核方法
考核目标:本课程作为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载体,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和从业理念,将来能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岩土工程、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预防自然和人类建设活动引起的环境恶化。
考核内容:本课程通过引入学科前沿和学科交叉内容,致力于锻炼学生的求真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课程的主要考核目标是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以及适应于土木工程行业建设发展的专业知识技能。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操守和品德修养、良好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同时具有较强的批判思维。
成绩构成:本课程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含启发式提问、自由讨论、主题汇报、案例辩论和论文撰写等多个环节。整体成绩构成为:
课堂提问(10%)+自由讨论(20%)+主题汇报(20%)+案例辩论(10%)+论文撰写(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