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

发布时间:2023-04-18   点击:

1. 思政元素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价值引导方向,将符合中国国情的最优化案例体现在课程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中,并在各章节小结中,促使学生在思考能力得到加强和培养的同时,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价值认同感。


2. 结合章节

最优化应用、对偶理论、运输问题例子


3. 教学方法

专业不同,专业素质培养目标就会有所不同。以工程优化方法专业为例,在专业素质方面要求学生思想政治觉悟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诚信友善、爱国敬业;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科学和专业素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健全的人格。同时根据综合素质能力、专项素质能力,结合具体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特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课程内容与

素质能力点对点对接,让授课教师明确了解所授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而进行相应的思政设计。


4. 教学设计

4.1 最优化应用

   在教学最优化应用的过程中,介绍了运筹学与最优化在中国的萌芽期和早期的运用。刚开始,“运筹”这一词语最开始出现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汉高祖刘邦评价张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接着就叙述了耳熟能详的田忌的赛马分配策略、北宋的晋国公“一石三鸟”建皇城的巧妙设计和沈括从西夏就地征粮抗击敌国的战略措施这三个故事。最后简介了新中国运筹学的发展。钱学森、华罗庚等数学家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将运筹学引入我国,结合我国现有国情进行推广应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外,建立民族自信感。

4.2 对偶问题

   在解释“对偶问题”的概念时,结合辩证唯物主义,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对偶问题与原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或立场對同一事物或问题提出的两种不同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觉得物质世界是按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发展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内部矛盾。

4.3 最优运输问题

   在讨论最优运输问题的例子时,有基本假设条件产量总和与销量总和相等,即产销平衡。《荀子》中提到:“两物齐平如衡”,也就是两个及以上的力作用在同一个东西上,它们之间会相互抵消,物体保持相对的静止状态。哲学层面上,平衡就是事物在量变阶段显现的样子,是在永恒的、绝对的运动中所表现的相对的、暂时的静止。和谐一直是华夏民族坚持的优良传统,在我国经济社会之后长期稳定发展占有重要地位。平等要求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人的权利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电话: